2017年11月28日 PC Market eKids STEM 周刊
(PC Market 報導)不少人認為小學生的「華麗」功課均由父母或老師協作而成。事實上,藉由在互聯網上,小學生也能自行吸收各種知識,加上各類合適的栽培及機遇,現今有小學生已能自行研發智能產品。
資訊發達,令小學生獲得知識的機會及能力大大提升。不少小學生智識和能力已可與中學生媲美,只是限於功課繁忙,致使未有時間能發揮其他所長。今次採訪的兩間小學,分別是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和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小學。學生們不約而同表示學校課業適中,讓他們課餘仍有時間鑽研所喜歡的事物,亦因此他們參加了賽馬會舉辦的「全港小學生運算思維比賽」並獲得獎項。
獲得最佳功能及介面設計獎/最佳編程技能及科技應用獎的是保良局莊啟程小學三位高小學生是黃卓、胡瀚庸、陳漢雄,他們設計的是自動曬衣架系統。設計概念不太複雜,原因也很簡單,黃卓留意到媽媽因應天氣變化落雨,要趕回家收衫,因此有了設計自動曬衣架系統的念頭。陳漢雄接著一邊示範一邊講解設計,使用時先啟動硬件,然後啟動App,App內有數個功能,包括溫度及濕度感應器,以及曬衣架涼衫的開關掣。不過,此設計最重要的是該組硬件已連接App,因此當濕度感應器濕度過高,也就是下雨時,自動曬衣架就會發出訊息,用家可決定是否要收回曬衣架。
胡瀚庸指出是次能成功設計此項產品,是因為曾參與賽馬會五天的工作坊,擴闊了程式以外的視野,他們教授Arduino的應用,而老師也於日常課堂中教授mBlock的運作,而他們三人就自行學會了在天文台導入資訊。胡瀚庸和陳漢雄表示喜歡製作Apps,而且可寓學於樂。
徐啟康老師表示校內課程編排上,目前學校主要用Block Based Programming教授高小學生學習編程。課程編排上,四年級學生接觸Scratch,而五、六年級會接觸Micro:bit。至於今次參賽的學生是課程外程式設計班的學生,而老師是藉帶領學生,實行邊學邊參賽,參賽既可擴闊學生視野,同時老師們也可藉此理解外界的狀況,此舉的優點是可以變相實現先拔尖後校本,於外界取長後回校實現。他補充學校的看法是初小學生,不一定要運用電腦學習,可以是以棋類方式以接觸運算思維。
採訪插曲
採訪當中,對科技知識認知最深和最有趣的是陳漢雄,他自言三年前,於8歲時已很喜歡程式,覺得程式可以解決生活問題。於介紹學校參賽作品後,他還滔滔不絕介紹了用Lego製作的推糖機,以及自己製作的六個Apps,並說明Apps已可在Google Play自行下載。陳漢雄表示App的類型十分多,均是用App Inventor製作。六個Apps當中,運用了不同技術,他表示設計Apps時想學習不同的技術,如神奇八號碼,就運用Random參數和速度感應器;Google聲音搜索就運用App Inventor裡面的Activity Starter進行聲音辨識。他指出不同程度App製作時間會有不同,大多為期一個月才可完成。
陳漢雄甚至分享了當中一個經歷,在進行設計期間,曾瀏覽某些教學網站,但當中有「誤導」成份,結果要重回公共圖書館和上網,不停重新測試和製作才成功。胡瀚庸是另一位熱愛程式設計的小學生,他也自行設計了一款小畫家。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當他們各自介紹App後,還即席開始討論設計上可以如何改進及需使用的功能,有如真正程式設計師。
另一間獲獎是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小學,該校三位學生溫立勝、吳沛熹及鍾心瑀設計的是長者走失警報器。鍾心瑀指出留意到區內有很多老人經常迷路,原因是腦退化所致,若老人迷路就報警,既浪費警力也會令家人擔心,他們小組認為運用科技可解決此項小問題。程式設計概念很簡單,由子女或相關人士可幫助長者設定活動範圍,若然離開就會自動發送訊息給予預設的聯絡人。此外,為了方便長者,也預設一個大「SOS」按鍵於主介面,方便長者求助。
無校界學習
溫立勝和吳沛熹主要負責程式設計,他們憶述設計時也有不少難題,包括程式未能連上雲端、未能更新長者的GPS位置等,後來與由老師與他們一起解決,而他們兩位於比賽後也仍有繼續設計程式。此外,溫立勝補充參與是次比賽的一大得著是認識了陳漢雄,目前仍有與他聯絡研討各類程式設計,畢竟一間學校裡對程式設有興趣的人不多,而他表示也嘗試製作了一個語音辨識程式。
對於是次比賽的成果,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應鳳秀指出,比賽既能於學界推廣運算思維教育,也可以發掘小學生的所長,她表示小學生的能力實在超出預期,有作品甚至獲IT界評審指為可以媲美專業人士,而且學生關心議題超越校園,反映學生關心周遭事物。
總結 空間成長更茁壯
今次訪問令小記留下深刻印象,當中有三個要點,其一是App完成度十分高,近年很多大學比賽作品多是Prototype為主,但這次作品完成度十分高,大多已可使用。其次是高小學生的上網學習力很強,能自行完成更多更深的課題,甚至是會自行跨校交流。最後一點也最重要,兩所學校能給予學生適當留白的空間,並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追求知識。學生們因應興趣,能於課業以外的自由活動時間,每天自行花1至2小時自行研習,假日更有4小時之多。當中或多或少證明了,只要成人們協助學生找到興趣,給予適當的留白空間,他們的成長將會更茁壯。
Text、Photo: kaWing / Art: dol / Editor: GON
Comments are closed.